←返回相关文章页面→

我眼中的韩美林老师

 


 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吉祥物“福娃”的面世,是韩美林老师的艺术被世界所瞩目的又一个辉煌。
在韩老师身边多年,对于老师生活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,从中可以了解一个艺术家的人生态度,和对学生的影响。韩老师常对我们讲的是“文学艺术创作,民族的才是世界的,也只有把根扎在民族的沃土中才能更好地发芽成长”。 他反对耳提面命,经常鼓励学生和爱学习的年轻人在艺术创作上走自己的路,要有自己,要独立思考,要向古人前辈学习,要常到生活中去向民间传统学习。他主张做人要顶天立地,他告诉学生世上没有救世主,只有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。从韩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做学生的逐渐懂得了该怎样做人,怎样去学习和劳动的真正意义。

  画画是韩老师一生中喜欢的工作,我记得一次看韩老师创作以马为题材的作品,一画起来向江河之水一泻千里之势不可收也,数百张马的造型:有静的、有奔的、有走的、有行云的、有双龙齐飞的、有亲昵无间的;艺术形式上有线条勾勒而成的,有水墨表现浓淡干湿的,有老墨遮天的,更有泼墨的等等。对于老师惊世骇俗的,前所未有的艺术感觉,我内心惊叹不已,于是向老师请教其中的诀窍。老师对我只说了两个字“劳动”。我当时对这个词还是懵懵懂懂,以后经过了自己对劳动的亲身体验,越来越明白了其中的深刻含义。
“劳动”可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人人都知道劳动创造了财富,劳动中充满了辛酸苦辣,劳动需要持之以恒,劳动意味着付出,但不是所有的人劳动了就有大的收获,劳动了还要等待着成熟,默默地等待。总之认真地劳动了肯定有收获,大小都是收获。

  韩老师选择了认真画画的劳动。他告诉我选择劳动的路和方向很重要,好比火车扳道闸,一毫之差千里之遥也。有些人忙乎了一辈子,却收获甚微。而有些人却硕果累累。

  艺术上的劳动同时也为老师带来了喜怒哀乐:具我所知老师除了艺术创作外其他的爱好极少,不抽烟不喝酒,一日三餐也很简单,从不浪费,山珍海味在他眼里比不上一碗白菜炖豆腐好吃。 老师时常带我们到饭店给我们改善生活,总是要上满满一桌菜,大家吃饱了剩下的,为了不浪费,老师就开始摊派;玩儿转桌子的游戏,剩下的一块饼或一块肉转到谁的跟前谁就吃下去。尽管肚满腰圆,我们都很开心。看到我们吃的香老师总是露出慈祥的笑容。

  韩老师平时留给别人的印象是幽默诙谐,精力充沛,很少看到他生气发怒。记得一九九三年秋,韩美林工作室为山东淄博创作一座高十六米的《金鸡报晓》雕塑。按设计图案的要求,雕塑底座是花岗岩石制成,底座与紫铜锻造的雄鸡相互呼应是一个完美的构图整体。而底座的施工单位却忽视了石材加工过程中的艺术要求。当韩老师到工地检查时发现了雕塑底座与原设计要求有误差,就询问施工人员,他们都说“不清楚”,向来平易近人的老师怒发冲冠,对一工头大声吼道:你知道猪八戒他妈是怎麽死的吗?————是笨死的!一脚把一块紧立在身边的一米多高的花岗岩石材踢倒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师发火。
  一个艺术家的痛苦好像总比欢乐要多,古今中外都不例外。音乐家贝多分,画家凡高、徐渭,八大山人……无不如此。杜甫的诗写道:
  世间无限丹青手,一片伤心画不成。
  以自己的作品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是艺术家的特点。只不过这些情感中有哀痛,有欢乐,而不同罢了。由此可感觉到艺术家心中是怎样的一种心境。
  我的老师韩美林先生也不例外,他所经历的坎坷人生,并没有让他倒下,反而让他把哀痛转化为一种美的力量和能量。你看他的作品中件件充满了美和爱。“把痛苦留给自己,把美好呈献给人们,这是我的使命”。这是老师对我讲的话。
  不同的地方和人们,由于文化的贫穷,对许许多多民间民族传统艺术不被关注而消失,对物种的灭绝现象令艺术家感到悲哀。
  民族民间的文化丰富而宝贵,由于西方文化二十世纪初的东侵,许多人盲目地崇拜与追随,因而忽视甚至抛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。什麽都是人家的好,人家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,中国的亮!其实我国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,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。
  韩老师的艺术创作底蕴就是民族的文化艺术精髓。他喜欢朴实无华而充满乡土气息的剪纸。韩老师说:“我要做民间剪纸、织、编、捏、塑、乡土艺术的传人。”这话中可见他对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传承,以及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振兴充满了信心和希望。
  动物是美林老师喜欢表现的艺术题材,动物是人类的朋友。现今人类的科技得到长足的发展,生活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,但许多动物却逐渐濒临灭绝,这些可爱的生灵有的成为人类的美餐,更有残忍者以伤害动物而取乐。韩老师曾拿出一只砍掉双手的猴子的照片给我们看,不仅猴子的手没了,连它那双灵动猴眼也被弄瞎。老师很愤怒,同时对失去爱心无良知的人类感到悲哀。莎士比亚在《理查三世》中有一句话,“没有慈悲之心是禽兽、是野人、是魔鬼”。

  画速写积累素材是韩老师多年的习惯,大大小小的画本摞在一起有等人之高,真让人赞叹不已!本上的内容千姿百态应有尽有,为他积淀了丰富的创作资源。他的每个学生一入师门,得到的第一件礼物就是速写本,而且还要在“白皮”本子封面上或开本首页留上老师的手迹。有的画的是人体,有的是动物,还有的是佛像,然后老师签上名,写上年月日。几根线条中寄托了老师对学生的勤奋,用功,向上的希望。

  韩老师乐意看到我们做学生的学习进步,乐意向他请教问题。对于哪个学生进步了,他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加以鼓励。每当我们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请老师指导,首先得到的是老师的赞赏和鼓励。然后指出其中的不足,有时还亲笔给予修改加以示范。
  在我学临书法《郑文公下碑》期间,经常请老师指导。有一次老师看到我临的帖大有进步,就把一张中最好的“能”和“武”字复印下来放大,然后拿给来拜访的客人看,并高兴的说:“我的学生练习的字象不像古人写的”。
我喜欢画水墨的佛像,特别用水墨的浓淡干枯表现佛像的结构。开始画时很难把握水墨的运用及结构,多次的练习多次失败,我只好请教老师。韩老师为我找出原因,告诉我中国的水墨画是很神奇的,古人讲胸有成竹,再做一幅画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,不同的纸墨绘出的作品效果也不同,用水和墨的比例多少,对所用的笔墨事先要心中有数,他拿出一张宣纸,边说边饱蘸水墨在纸上画了一幅飞天,了了数笔,墨分五色,用笔快慢行缓,围绕着人物的结构下笔,为了使画面渲染当空飞跃之感,又加上几笔飘带凌空当风,飞天人物跃然纸上。这张对我有着深刻意义的作品,虽然老师没落款,我却把它当作宝贝,至今还保存在我的画室,以作为我学习绘画的范本。

  中国画很讲究用笔用墨,韩老师的绘画线条美的功夫是世人所公认的。他常教我多下功夫练好书法的基本功,要画好中国画,书法的功夫一定要扎实。老师送的纸和笔我舍不得用,老师说:“我给你的纸笔就是拿来用的,只要你们认真刻苦地学习,等用完了我还会送给你。”

  学习雕塑是我追随韩老师的主要功课。老师的创作方法和学习中国民间传统的理念,我受益终生。他讲,艺术创作也讲变证法,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“不择手段”达到目的,点、线、面被巧妙地融入雕塑作品中,在创作思维中方既是圆,圆既方,长转化为短,短又转化为长;空可补为实,实又可补为空;传统就是现代,现代就是传统;线条可转为体积,体积又可转为线条……。艺术就是和生命一样在不停地变化才能长久。

  随韩老师学习雕塑过程中,最让我难忘和最信服的是老师那“一拧”。我把这“一拧”比作一拧定乾坤。
一九九五年春,云南昆明请老师创作设计城市雕塑——战马嘶鸣,老师让我负责做泥稿和放大。做小泥稿时,按马的基本结构加以夸张、装饰、变形,待到自己比较满意时请老师请教。老师看过之后指出马的脖子和尾巴上的装饰线应加强,马的精神不够足,马的精神是雕塑的灵魂,说着老师走向泥搞的雕塑,用右手扶住马的脖子,左手抓住马头“一拧”,让我再看雕塑的效果,战马昂首挺胸,好象战场上的英雄,让人感觉到他的嘶鸣在耳。老师告诉我别小看这“一 拧”,可要你学上几年的,你小子不服不行,这一拧是学识;是综合性的艺术修养。

  一九九六年,韩美林工作室为美国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雕塑公园创作“五龙钟塔”雕塑,这是件为国争光的作品。我们按照韩老师设计的图来制作小泥稿,再放大。在小泥稿的创作中,韩老师修改数次,为了做好龙的形象,老师让我们翻阅了有关龙的资料,还让我们到故宫,大钟寺,北海公园参观,考察历代龙的艺术形象。告诉我们如何吸收消化古人的艺术精华。

 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,她代表着民族的灵魂和精神。老师强调要想做好龙,首先从心底激起对她的热情,才能在雕塑上把龙的高贵和霸气威严表现出来。古人总结出愁龙悲凤笑狮子的艺术模式,如何在古人的基础上发展突破?韩老师教我们加强龙头的和龙爪的表现力,教我们发挥装饰艺术的特长。龙的眼睛要深埋入龙眉的下面,压得越深越能表现出“愁龙”的感觉。龙爪的创作采用了传统五爪的特点,还吸收了狮子和老虎爪子的粗壮筋骨;鹰爪的尖锐如钢钩。这座注入了我们心血和热情的龙,半年后终于铸造成青铜雕塑。这座“五龙钟塔”通高9.6米,取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数字。她将永久地耸立在亚特兰大奥运公园内。带着中华民族的博大、沉雄,向世人展示着华夏民族悠悠的文明和精神。

  我在老师身边做的雕塑有动物、人物、还有佛像,不同的作品都得到老师的指导。每件作品老师改的往往是几句话或一拧一动,也就是这几句话使我受用终生。传统中走出来,民间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为我用,与时俱进是韩美林的艺术思想。他反对面提耳命,教条主义,更反对形而上学循归蹈矩。多年生活学习在韩老师身边,老师的教诲,老师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的感悟,都直接影响着我的艺术创作;我一辈子受用无穷!

纪峰

←返回相关文章页面→


 
 

 

1024X768 Screen Resnlution
纪峰艺术工作室 版权所有
Welcome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