←返回相关文章页面→

向着雕塑艺术里的东方

 


   纪峰的履历摆在面前,比想象中简单了很多。1990年春,20岁的纪峰从安徽来到北京考中央美院,却机缘巧合投师韩美林门下,在韩美林工作室工作了8年。2000年他成立雪崖雕塑艺术工作室,开始了独立的雕塑创作之路,至今,又是一个8年。没出生在艺术世家,没进过专业院校,没有曲折的人生经历,纪峰的艺术之路像条直线,走得明确而坚持。翻阅他新出版的《纪峰雕塑选》,里面是对近几年雕塑作品的图片式总结,纪峰没多做介绍,认为“这是本雕塑的小册子”。相反,他花更长的时间领我在工作室参观,讲人物雕塑的神态,讲现代雕塑的抽象,讲佛像里的静和十二生肖的动。他认真地说:“雕塑将是我用一生追求的事业。”

玩泥巴的艺术家
   纪峰生在农村,父母都是农民,单调的童年因泥巴而有了色彩。在家乡,那是一种被称作“胶泥”的土,因为有粘性,成就了孩子们做泥塑的快乐。纪峰很喜欢捏各种小动物,而且他捏的小狗、玩具手枪总是格外逼真,经常得到大家的夸奖。当渐渐长大,同龄人已经丢掉泥巴时,纪峰对泥塑已不仅仅是一种喜欢。他12岁时捏的男孩像就已经十分传神,这件少年时代的作品现在还被保存在家里。1990年春天,纪峰来到北京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专业考试。当得知敬仰的韩美林老师就住在学院附近,纪峰和朋友顺路一起去拜访。韩美林在安徽很有名,纪峰并没有把这此拜访想得太复杂,能去见一见已经很好了。他揣上自己泥塑的小照片,期许着得到一些指点。也许正是这份勇气和他作品中透露的灵气,让韩美林留下了这个未经过任何专业学习的年轻人。这次无心的“路过”让一个玩泥巴的孩子走进了真正的艺术殿堂,而当年一位考上美院的朋友现在却远离了艺术之路。“也许命运早已注定,我就是吃这行饭的。”纪峰回忆到此,不禁一笑,深感庆幸。

   在韩美林工作室的八年,纪峰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得到了韩美林的言传身教,学到了专业学校所没有的知识。从最初的平面草图到一件雕塑完成,要经过创作构思、做小泥稿、推敲、放大、焊架、上泥、翻制、烧制、浇铸、安装等等一系列工序,纪峰一丝不苟,学得很踏实。在韩美林最擅长的动物雕塑方面,纪峰也得到了很大的启发。客厅里,挂着他画的马,形态和风格上和韩美林很相近,他说,这全都是受韩美林老师所影响的,是韩美林老师把自己带到了艺术领域。韩美林不仅在雕塑和绘画上给予指导,也对纪峰进行了艺术思想上的启蒙。
多年来,纪峰协助韩老师创作室内外雕塑多件,其中室外的大型作品就有《天下第一牛》、《天马腾飞》、《雄鸡报晓》、《盖世金牛》等。在《纪峰雕塑选》的自序中,纪峰写道:“经过大大小小雕塑的原创制作,让我从实践中学习雕塑,懂得雕塑,走向雕塑,爱上了雕塑,”最终从玩泥巴的孩子成为了雕塑家。

雕像的写实与写神
   在雕塑家的眼中,这世界满是移动的塑像。
纪峰家的小院摆着大大小小的雕塑,走进前厅,是摆满雕塑的小工作室,进到客厅,环绕的仍然是雕塑。每天,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纪峰都会在工作室创作,因为熟能生巧,更是要保持创作的感觉。有时候出门坐城铁,纪峰也会忍不住观察周围的人,他们的一颦一笑和相貌特征都能带来创作的灵感。就是这样一个整天生活在雕塑世界里的人,他也挑不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。因为一件雕塑作品好与不好,在于局部细节是否逼真,更重在整体意象的塑造和神韵的表达,这也是雕塑的难点。

   给相声大师姜昆做雕像,前后有十几个。第一个刻画了他的笑,人物相貌确实很像,但姜昆说,这种笑舞台上职业性的笑,并不能全面表达人物的感觉。于是纪峰在家看了很多他的相声带子,翻阅了很多资料,又做了很多泥稿,有半身的,有着长袍的,有表演中,有生活里的。最后选定的雕像抓住了姜昆表演时一瞬间的表情,这是最传神、最深入人心的一种状态。姜昆看后很满意,说这就是“大众心目中的姜昆”。
当年王羲之于会稽山阴兰亭醉笔走龙蛇,写下《兰亭集序》。文字刚柔兼济,严谨潇洒。据说他醒来后又写多幅,再未达到第一幅的神韵,这其中缺少的就是当时的忘我状态。纪峰在创作中也追求着这种王羲之式的忘我,每件作品都力求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。

   做佛像者,心中有佛,佛像才能表现出善,才能给人以静。所以纪峰创作的佛像面善,祥和。纪峰的动物雕塑则惟妙惟肖,可爱灵巧,虽是静止,但是看上去活灵活现,动态十足。这是静中的动。
做季羡林雕像时,纪峰先后否定了十几个泥稿,他想要塑造的是季老作为一位大学问家所应有的气度和精神状态。为了更好地了解季老,纪峰经常登门拜访,通过聊天,观察季老的神态。他还买来季老的书,了解他的文学思想,体会他的内心世界。最终纪峰选择了季老身着中山装??的形象,来表现他想念当年的生活的感觉。季老也从此与纪峰结成忘年交,亲切地称他为“纪峰小友”。

   艺术表达的是一种感情,贵在真诚。在纪峰的工作室,摆放着一个还未完成的雕塑,塑造的是汶川地震中为救自己的学生而死去的谭千秋老师。坍塌的楼房,学生惊恐的眼神,谭千秋坚毅的表情和撑起楼板的坚强的肩膀,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石膏雕塑。汶川地震后,纪峰深深地被这种精神所感动,这不仅是伟大的教师光芒,更是对伟大人性的光辉写照。但纪峰并没有把这个雕塑拿去发表的想法,他想把这份对艺术的真诚,对生命的尊重保存下来。

走出东方神韵之路
   在韩美林工作室的时间里,纪峰受益匪浅,但随着年龄的增加,纪峰对艺术的想法也成熟起来。他想创作自己的作品,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。1998年,纪峰选择了离开韩美林工作室。最初的日子,纪峰十分迷茫。有了时间和自由,反而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走。这时,纪峰的另一位恩师冯其庸先生给了他信心,他开始在人物造像上进行创作。渐渐地,纪峰开始有了自己的作品和创作方向。他最后选择的路就是要走雕塑艺术的东方之路。

   宗教雕像是纪峰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,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雕塑艺术和西方的解剖学、透视学。作品力求中和现代人们审美艺术情趣,这也是他学习传统文化艺术过程中不断探索的一个尝试。在客厅里摆放着汉代的陶俑,而最显眼的莫过于中央的一座石膏佛像。佛像做于2001年,净高一米三,底座有一米五。其发型、头饰是宋辽的,飞天的构想来自北魏。纪峰画的动物,都有可爱的形象。他在不同的艺术领域积蓄营养,塑造着自己的艺术符号和风格。

   纪峰这些年也一直在寻找,寻找一种感觉。他说,艺术家要学会用手去感知,用手去创作,用心去感受。慈父般的恩师冯其庸带他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和文化遗址。一直要他像民族的传统雕塑学习,特别强调向古人学习,学习古人的文化精神气质。这是对纪峰的指点,也成为他最重要的学习课题。为了积累创作灵感,纪峰参看过无数青铜器,学习其中的长处,同时也被青铜艺术的魅力所折服,这更坚定了他走东方神韵道路的信心。

   和纪峰谈过去,他总是轻描淡写,你找不到过往的细节。他关注的永远是现在的作品和以后的作品,正因如此,他总是很忙,忙着雕塑,忙着绘画。客厅的墙上除了挂着他画的动物,就是一扇对着树林的窗户,窗外的树林是记录着春夏秋冬的景色。在城市钢筋水泥的包围下,不禁让人感慨在这样的绿树环绕下才有真正的艺术品产生。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,更重要的是保留内心的纯净和对信念的执著。纪峰有时也会承接一些商业雕塑和绘画任务,他知道,只有生活有保证了,才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对纪峰来说,最想做的就是创作更多的人物雕像,有一天能办个以人物为主的展览,从孔孟到现代的文化名家,从当代社会楷模到身边小人物,用人物来讲述历史,见证历史。“我喜欢法国的罗丹,希望有一天通过自己的作品,让世界认识中国的雕塑艺术,把东方美展示给全世界。这可能需要一辈子的时间。”

   “这就是最大的人生梦想吗?”我问。
   “是,可以前从来没和别人说过,这是第一次,”纪峰显然感觉我最后的问题有点突兀,但还是十分肯定,
   “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。”

←返回相关文章页面→


 
 

 

1024X768 Screen Resnlution
纪峰艺术工作室 版权所有
Welcome!